• 介绍 首页

    皇兄何故造反?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皇兄何故造反? 第370节
      不过,现在明显不是时候……
      于谦担心的,也的确正是这一点。
      “陛下恕臣冒犯,河套故地之事十分复杂,永乐至正统数十年间,随着我边军防线后撤,已陆续有草原部族在河套地区定居,想要拿回河套,必要经历一场大战。”
      “可是,对大明来说,经历了土木之役和紫荆关之战,民力疲敝,至少数年之内,再难起大战。”
      “除此之外,恕臣直言,太祖占据河套,是为放牧巡守,可以做到自给自足,这是对于军屯的补充。”
      “而且,边军轮换的制度,也同样对此有所阻碍,所以即便拿回了河套,没有军屯的支撑,不能解决轮换的弊端,河套对于大明,则只是增加靡耗而已。”
      谈到河套上头,或许是怕天子再一个冲动做出什么来,于谦说话之间,不由自主也少了几分忌讳。
      当然,即便如此,还有一句话他没说出来。
      那就是,军屯还好一些,即便是换人耕种,地总归是在那的跑不了。
      但是放牧不一样,牛羊都是军户自己的,按照现在,京军边军数年轮换一次的制度来说,难不成轮换的时候,让军户把牛羊带回老家?
      如果说放弃轮换,那么长久下来,势必会让朝廷对于边军的控制力减弱。
      虽然说大明现在的体制相对完善,总兵官和提督大臣,巡按御史相互制衡,不太会产生晚唐那样军政一身的割据节度使。
      但是,长久盘踞一地的官军,却容易滋生骄兵,这也是个大问题。
      所以,这其实就是一个两难的抉择。
      如果不能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,那么即便大明有兴兵之力,也未必能够通过朝议。
      即便是通过了,也拿回来了,过不了几年,也会因为要巡逻庞大的河套地区,耗费精力太大,而被迫重新放弃。
      所以于谦万分不希望,天子在这个时候昏了头,去做什么兴兵收取河套的事情。
      所幸,天子显然还是明智的。
      看着于谦有些着急的样子,朱祁钰抬手安抚了他一下,道。
      “先生不必着急,如先生所说,现如今大明要趁着边境安宁的机会,先将边防的雏形搭建起来。”
      “何况,草原部族虽元气大伤,但是草原上毕竟是对方的主场,收回河套故地一事,现在不适合提,数年之内,也不适合提。”
      “所以,先生不必在此事上担心。”
      剩下的话,朱祁钰没有说。
      没有记错的话,要不了几年,草原就会掀起内乱,瓦剌和鞑靼的联盟会彻底破裂,诸多强大的部落,都会渐渐走向衰退。
      那个时候,才是趁虚而入的好时机。
      不过这些,于谦显然是不知道的。
      虽然天子在河套的态度上模棱两可,但是总归是承诺了数年之内不会兴兵,这让于谦的心放到了肚子里。
      于是,于谦赶忙将话题绕了回来,道。
      “陛下说的不错,军屯加上开中,足以让边军的靡费大大减少,如此一来,朝廷划拨的银两,完全可以用来建设九边。”
      略停了停,见天子没有打断自己的意思,于谦继续道。
      “不过,军屯一事十分复杂,臣之前曾有所了解,随着各地的军纪败坏,基本上各处将领,都或多或少的有私垦田及侵吞军田之行为。”
      “除此之外,军官煎迫士卒,官军逃亡,吃空饷等诸多问题,也是军费岁增的原因所在。”
      “所以,想要整饬军屯,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。”
      大明朝立国数十年,边镇军队当中弊病丛生,是在所难免的。
      作为兵部尚书,对于这些事情,于谦大致都心中有数,但是,想要解决起来,却麻烦的很。
      所有的问题都基本上是牵连在一起的,查这个机会牵扯到另一个。
      而且更重要的是,同为武臣,边军的多数将领,和朝中的勋贵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      于谦虽然是兵部尚书,但是,还没有强势到能一个人,和从勋贵到地方武将这个庞大体系硬碰硬的程度。
      所以,即便是他,也只能抓大放小,从大局上着眼,先稳定整个边境的局势,再谈边军具体的问题。
      看着于谦忧心忡忡的样子,朱祁钰倒是平静,望着于谦的眼睛,朱祁钰开口问道。
      “所以,因为弊病丛生,层层相连,先生便怕了吗?”
      于谦一愣,旋即便坚定了摇了摇头,道。
      “陛下明鉴,若利于社稷国家,则纵为死地,臣亦必欣然而往,断无犹疑!”
      第463章 天命之主
      于谦平静而坚定的声音,回荡在乾清宫中。
      柔和的阳光从窗沿上斜照进来,打在他的侧脸上,显得越发的坚毅果敢。
      事到如今,于谦已经明白天子的用意何在。
      在边境关系上,大明和鞑靼的互市已经完成了谈判,进入了实际的操作阶段。
      与此同时,随着也先遣使到京师来和谈,太上皇被迎归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。
      这意味着,鞑靼,瓦剌这两个草原上最大的部落,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,和大明的关系会趋于平和。
      那么这个时候,就是整顿军务的最好时机。
      尤其是边军,在土木一役当中展露出来的问题和弊病,实在太多太严重。
      所以,必须要下狠手刮骨疗毒。
      但是就如于谦刚刚所说,这些问题积弊已久,环环相扣,各处勾连,一旦要下决心彻底整饬,那么得罪的可能是从底层将领到朝廷勋贵的一系列人物。
      甚至于,还有可能损害到部分官军将士的利益。
      因此动手的这个人,要承担的压力和风险极大。
      要知道,如今朝廷当中的武臣勋贵尚未式微,虽然平时的时候,他们可能各有派系,斗争严重。
      但是真正触及到他们集体的利益的时候,他们绝对会毫不犹豫的联合起来。
      更可怕的是,这些勋臣们有不少都是军伍出身,真的被逼急了,发起狠来。
      所用的手段,可不一定仅仅是朝堂攻讦这么简单。
      这一点,于谦看的清清楚楚,正因为看的明白,所以态度才更加坚定。
      感受到于谦一往无前的坚定,朱祁钰也有些感慨。
      刚刚的这句话,别的人说出来是表忠心,但是于谦,却是一个真正会言出必践的人。
      不过……
      柔和的暖阳下,朱祁钰轻轻摇了摇头,道。
      “先生过虑了,国有正臣,乃社稷之福,朕为天子,当为社稷图之。”
      重活一世,要说对前世的种种没有怨怼,是不可能的。
      但是,百年的沧桑变化,会让人心底所有的愤恨和不满,都被磨平。
      王朝盛衰,帝王生死,他都亲眼见过,个人的恩怨对错,又怎么还会被放在心上?
      从在郕王府醒来的那一刻起,朱祁钰就坚信,这一切都是列祖列宗对他的眷顾。
      所以,他比前世更多了几分自信和坚定。
      列祖列宗让他游历百年,观王朝兴废,却能重新登基为帝,足见他才是真正的天命之人。
      这是他最深的秘密,也是他最大的底气。
      前世的他,一方面勤政纳谏,时时刻刻谨小慎微,努力的想要得到贤君的赞誉,另一方面却又为了正统的名分,将太上皇囚于南宫,禁内外相见,废正宫皇后,更易东宫。
      这一切,都是因为自卑而已。
      因为不仅大臣们认为他是白捡的皇位,就连他自己心里,也是这么认为的。
      他渴望证明自己,证明自己比哥哥更强,证明自己才最有资格成为大明名正言顺的帝王。
      但那是前世了。
      重新醒来的他,已经不需要任何的外物来证明他是真正的天子。
      因为这一次,他的存在,本身就证明了一切。
      列祖列宗们,最终选择了他,这就是最好的证明!
      所以,这一世的他更加自信,也更加从容。
      当然,也肩负的更多。
      百年变迁,让朱祁钰心里明白,每一个王朝都注定会走向覆灭。
      但是,他既然成为了列祖列宗选择的人,那么他就要倾尽全力,让大明变得更加强盛,走的更远。
      个人的荣辱恩怨,在他看来早已经不值一提。
      他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社稷江山,因为只有这样,才能不辜负列祖列宗的庇佑和眷顾。
      所以,对大明江山有益处的事情,他都会坚定的去做。
      同时,任何可能会对大明有所危害的人,他也都会将其置之死地,哪怕,这个人是朱家人,也不会例外!
      于谦抬起头,看着天子年轻的面庞。
      他能够感觉出来,天子的这句话发自肺腑。
      这位陛下,是真正的心存社稷,不存己身,多年的宦海经验,让于谦难以相信,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,能够散发出的坚定信念。
      但是眼前所见所闻所感的一切,却又让他不得不相信,这个世界上,真的有感天而生的圣君。
      一时之间,于谦的心头忽然涌上一个无比荒诞的想法。
      这位陛下身为庶次子,原本一生无缘帝位。
      但是偏一场谁也没有料想不到的土木之役,硬生生的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
      从摄政到登基,无数的事例,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于谦,或者说告诉天下所有人,这位陛下,才是真正的圣天子。
      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
      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