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抚宋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880章
      毕竟做与土地有关的事情,可比做与商业有关的事情,难度和阻力都要大多了。
      罗信很喜欢萧诚的做事风格。
      简单明了,直指要害。
      包括给萧诚写报告,你要是繁文缛节,骈四俪六地来上一篇华丽之极的文章,那是要被骂得狗血喷头的。
      反而是一上来就开门见山,干巴巴地陈述事实更讨他喜欢。
      贵州路上那些不了解萧诚的官员,在归初之时在这上面可是吃了大亏的。他们以为一个进士出身的官员,必然会喜欢华丽的文章,每份报告必然煞费苦心的弄得繁华似锦,结果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灰。
      萧诚最喜欢的便是用一个个的数字,一张张的表格来让所有有事情更加直观。
      也让所有的事情,都被一个个看起来简单的数字晾晒在了阳光之下。
      以往那些春秋笔法全都不管用了。
      皮里阳秋的手腕,也被一个个的数字敲打得溃不成军。
      行,就是行。
      不行就是不行。
      不行要是还没有大家认可的客观原因,那就只能是你这个官儿不行。
      要么下台,要么降级,因为要给行的人让路。
      萧诚的这种管理风格,自然也在贵州路上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,斥责其为见利忘义,向利而行。
      不过呢,在贵州路这上,这样的人,终究只是一小撮,就算口有怨言,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大放厥词,也只敢在黑夜之中躲在某个隐蔽的地方汇聚上三五志同道合之人,借着酒劲口花花几句。
      一旦出了这地方,那也是打死不认的。
      说萧诚不注重文教,只怕这贵州路上所有人都是不认可的。
      由岑夫子任提学,贵州路上这几年文风大盛,虽然说因为以前底子太薄,一时之间不可能窜出来许多才俊,但只看那无数新建的学宫校舍里日日传来的琅琅读书声,一管是谁,都会觉得未来可期。
      读书,还是挺费钱的。
      而在贵州路上,这些钱,大部分是官府出的,小部分是岑夫子化缘来的。
      在贵州路上,萧诚对于文人总体上来说,还是很好的,只要你用心出仕,不管你有没有功名,都可以先得到一个职位。
      反正贵州路新立,官员奇缺,是位子等人,不是人等位子。
      你是不是进士举人秀才一点儿也不重要。
      然后呢,自然就是优胜劣汰了。
      有人一路高歌猛进,从区区一普通吏员,昂然跨进了正式官员的行列,有人却是原地踏步,浚巡不前。
      有不少颇符声名的人气宇轩昂而来,却灰头土脸而去。
      有不少名不见经传的人,却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
      萧诚在贵州路上的用人,从最开始的他一言而决,到现在已经慢慢地制定出了一套晋升的考核体系。
      与朝廷的考核不同,贵州路上采用的是直观的分数式的呈现。
      什么上上、中上,中、中下,下等模凌两可的评语被完全摒弃。
      一年到头,一项项的考核细则被赋予了一个分数,或加或减,每人一张表,算下来之后,每个官员的得分一目了然。
      只要你在及格分数之上,就说明你是基本合格的,虽然得不到晋升,但也不会掉了官帽子。
      如果你不及格,那最好是自己走人,免得难堪。
      当然了,大家都是要脸的。
      做得好的,谁也不想自己的分数比别人低,毕竟分数更高一些人的,在接下来的晋升之中,那就是占着绝对优势的。
      即便是合格了,你要是孙山的话,那也是相当的难堪不是吗?
      所以,萧诚虽然没有挥舞着有形的鞭子,但那无形的鞭子,却是一下一下地猛力地抽打着所有的官员,让他们不得不低着头拼命地拉着自己负责的那台车,努力前行。
      至少到现在为止,罗信还没有看到贵州路上有混日子的官员。
      或者,这便是一股新兴势力之所以如同初升的朝阳一般,蓬勃发展而又进展神速的原因所在。
      贵州路上,七山二水一分田,土地的稀少,使得以前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过得异常艰辛。
      而本来就不多的土地再被官员豪强等大肆兼并,那普通人的日子就过得更差了。
      而与豪强地主们的日子滋润不同,这里原本的官府,也是穷得叮当响。
      这样的局面,怎么能让他持续下去呢!
      现在在萧诚的主持之下,局面已经初步得到了改善。
      而让罗信更为佩服的是,在萧诚主持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之中,他并没有将原本的那些豪强地主们抛弃,除开极少数一定要与他为敌的家伙,现在变成了尸体之外,剩下的,基本上都加入到了这个团体之中。
      伐冰之家,不畜牛羊。
      萧诚就是拿着这句话,来教育着贵州路上的那些豪绅们。
      这些人已经完成了最基本的资本积累,再呆在家里这一亩三分地上,在土里刨食儿,与贫苦百姓争这点地,当真是极没有出息的一个表现。
      强者,就要走出去。
      就要利用手里的资本,去挣更多的钱。
      换作一个别的朝代,萧诚这些话,或者会被人哧之以鼻。
      但在大宋,还别说,这话算是深得人心。
      大宋商业之兴盛,是后来者难以想象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