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重生北魏末年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363章
      高澄没有应允,但也不可能真让一个将死之人,依旧为大魏贡献最后一丝火苗。
      他保留源子恭南荆州刺史的同时,也让人将他送回洛阳与家人团聚。
      同时因大将军府司马张亮组建盐兵有功,派他前往安昌城行南荆州州事,也算是为以后镇守南荆州做铺垫。
      张亮勤奋干练,忠信可靠,要说缺点,贪财确实不假,但也拎得清轻重。
      历史上,能被原主委以都督二豫、扬、颍等八州军事之权。
      在军事上,并非一无所知,否则高澄也不会派他募兵。
      如今将张亮放往梁魏边境锻炼,正是时候。
      与荆州刺史侯景、东荆州刺史侯渊、豫州刺史尧雄、广州刺史高敖曹几人合力,看住陈庆之,守卫梁魏西线不成问题。
      需要高澄解决的不只是南荆州刺史,他也早就选好了光州刺史的候补。
      光州地处青州以东,位于山东半岛上,原刺史也是上了六十岁,身子眼睁着垮了下来。
      那刺史的名字很有意思,却在高澄这儿讨不了好。
      他名叫高湛,字子澄。
      六十三岁的老高湛,高子澄也是出自渤海高氏,人家来历比高欢、高澄父子、高隆之等人正经不了许多。
      父亲高肇是宣武帝元恪的舅父,凭借外戚身份把持朝政,权倾朝野,这样的权臣没有自己的根基,元恪一死,即遭宗室清算。
      高肇虽自称渤海高氏,但却明明白白是高句丽族。
      不过渤海高氏本就是个大染缸,各种族属都有,谁都能跳进来洗个澡。
      将来接替高湛的人选,高澄属意幕府长史温子昇。
      腹地用文,边地用武是这一时期高澄任官的主要标准。
      温子昇出使南梁后,先后历任主薄、长史,也算自己人。
      关于递补人选,若无空降,高澄计划由张师齐出任长史、邢邵出任主薄、而幕府司马一职,早在张亮去职,高澄就已经去信渤海,征调封隆之之子,封子绘入幕。
      封子绘18岁就跟随父亲封隆之迎接高欢东出,往信都建义。
      尽管历事早,资历深,但升迁速度无论如何也比不得后来人,尤其是高澄那一帮子核心幕僚。
      那群人中,朝官且不提,单说刺史就有了相州杨愔、青州赵彦深、兖州崔季舒,候补的还有南荆州张亮、光州温子昇。
      而封子绘去年才由平阳太守,迁渤海太守。
      要不怎么说人人都想往中央挤。
      巡视河北的时候,高澄曾与渤海太守封子绘有过一番交谈。
      十八岁就跟随其父参与信都建义,胆识自不必说,对于他的才能更是赏识。
      封子绘受任晋州平阳太守时,请开晋州北界新路,并主持这一工程,旬月而就,自此征兵运粮,军士无乏。
      历史上,在邙山之战、与对南陈的战争中都有亮眼表现。
      高澄与他一番交谈,也有了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知。
      这是一个颇具长远眼光的人才,有胆略,更能抚民。
      小高王对这样的人才,向来都是爱之深切。
      而远在渤海的封子绘实际上已经接到了高澄的征召文书。
      一条通天梯摆在自己面前,封子绘没有丝毫的犹豫。
      原属晋阳调派的他很清楚在高澄与高欢手下谋事的区别。
      过去高欢坐拥河东、河北,高澄镇守河南,虽说高欢有更多的职位安插心腹,但聚拢在他周围的人也不是高澄麾下所能比拟。
      于是凭封子绘的资历与能力,也只被授予太守一职。
      反观高澄,过去虽只有河南,但他身边缺了人手,一但能力与忠诚能够得到他的信任,立即就能外放。
      到了去年,高欢将河北交由高澄,高澄并未对河北地方镇守有太多变动,只是让杨愔补了段荣的缺。
      就是因为他自己手下的心腹,除去朝官以外,连个河南都填不满,否则六十三岁的高湛如何能够久镇光州。
      封子绘就是看准这个时机,通过父亲封隆之,请由晋州平阳,调任冀州渤海。
      争不过那群鲜卑元从,那就往高澄身边开辟新赛道。
      第二百二十章 盘算招纳
      与封子绘抱有相同看法的不止他一人,张纂就是其中之一。
      晋阳有三座重要府衙,相国府(大丞相府)、行台、中外府。
      分别对应高欢,相国(大丞相)、大行台、都督中外诸军事三重身份。
      中外府从事中郎张纂正是晋阳三府幕僚之一。
      张纂,字徽纂,北魏旧都代郡平城人(山西大同),最早归属尔朱荣麾下,尔朱兆受命都督一职统军,张纂担任其都督长史辅佐。
      尔朱兆与高欢亲密期,张纂数度出使,因而与高欢结识。
      前文提过,尔朱兆退回秀容以后,麾下幕僚除张亮以外,尽皆与高氏在私底下有过联络。
      树倒猢狲散,高欢对这群猢狲殊为不喜,几乎都被闲置。
      作为尔朱兆麾下核心幕僚的张纂却不在此列。
      原因倒也简单,韩陵之战前他就投了高欢。
      广阿之战后,尔朱兆退兵,留张纂协助相州刺史刘诞守邺城。
      高欢趁尔朱氏势力暂时退出河北,围邺城数月,掘地道以陷城墙,张纂就此投入高氏阵营,担任丞相府参军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