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重生之农女悠然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79节
      呜呜——
      他的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只能自己听到的声音,心头掠过了一抹恐惧。
      这小树林虽然不是凤凰山,也没有野兽出没,可眼下天气已冷,他若是被绑在这里冻一夜,不死也得去半条命。
      死大丫,没想到她竟然这么狠,他好歹也是她的亲叔叔啊,这贱丫头怎么就下得去手?
      他奋力地挣扎着,可是,那绳子却越勒越紧,最后,他只能无望地放弃了。
      救命啊!谁来救救我啊!男人心里在绝望地呼喊。
      可惜,没有人能听到。
      而谢悠然一行人,早就离开了。
      车夫也不知道这林子里绑了一个人,他将谢氏姐妹送到家之后,回来时路过这片林子,丝毫停顿都没有。
      谢保平眼睁睁地听着那车轱辘声经过,一颗心拔凉拔凉的。
      回去的路上,二丫问姐姐:“姐,你把二叔怎么了?”
      谢悠然笑了笑,“让他吃点苦头长长记性罢了。”
      二丫不解,“那之前那三个劫匪,你为什么又放过了他们?”
      谢悠然道:“那三个人是地痞流氓,若逼得急了,只怕什么事都做得出来,我不想他们伤害到咱家里的人。”
      所以她放他们一马,不想赶尽杀绝。俗话说,大鬼好送,小鬼难缠,她不可能时时能护住家人。
      至于谢保平,那就是个欺软怕硬的,这次被收拾了一顿,接下来应该也能安分一阵子了。
      二丫点点头,明白了。
      “姐,等有空了,你教我功夫吧。”她说。
      刚才姐姐对付那三个痞子的身手实在是太棒了,她也想变成姐姐那样的人,能自保,也能保护家人。
      “行。”谢悠然失笑,这丫头,还真是什么都想学。
      姐妹俩回到家,路上的周折什么也没有说,所以根本就没人知道,几里外的小树林里,还被谢悠然绑着个人。
      谢保平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,足足在小树林里冻了一夜,人都失去了意识,身子都快冻僵了。
      直到第二天凌晨,才有进小树林来砍柴的人发现他,刚好那人又认识他,这才把他送回了谢家。
      自然,前院又是一阵呼天抢地,哭叫哀嚎。
      谢保平一回到家就发起了高热,嘴里说着胡话,身子发颤,俗称打摆子。
      这可把一家人给吓坏了,着急忙慌给请来了老村医。
      好在他平时身体素质好,老村医给开了个方子,家人给谢保平灌下了几碗药,男人的情况这才好了些。
      足足折腾了一天一夜,高热才退下,人也清醒了过来。
      谢家人问他为什么被人绑在那里,谢保平不敢吐露实情,只道自己是遇到了劫匪。
      那条路上怎么可能有劫匪?这种说辞谢家人自然是不信的。
      可无论他们怎么逼问,谢保平都不再吭声,只是卷着被子窝在床上,神色发愣,明显有些惧怕的样子。
      气得仇氏在村子里指桑骂槐地骂了一通街,此事一时传为了村民茶余饭后的笑谈。
      相比前院的愁云惨雾,后院倒是一片欢笑祥和。
      四宝打三朝的正日子,才吃过早饭不久,杨氏的娘家人便相携着上门了。
      鞭炮声中,恭喜道贺之声不绝于耳,狭窄的小院里一时热闹非凡,欢声笑语一片。
      杨家这次人来得非常齐整,杨氏的爹娘,兄嫂,妹妹妹夫,侄女侄女,姨甥姨甥女都来了。
      老老少少,足足有十几二十号人。
      第130章 亲上加亲
      报喜如果拎的是公鸡去,娘家回礼的时候,则要拎一只母鸡。
      因此,杨家人拎了只肥美的老母鸡,还有一筐鸡蛋、一包洗身用的草药,是给产妇吃和用的;
      长命锁、银项圈、兔儿帽、虎头鞋、绣花口水兜、几套棉布小衣服,是给婴儿准备的;
      每家还有两升米,一条肉,几尺布,是娘屋人的心意。
      谢悠然将自家早准备的甜酒酿在柴火大灶上烧开了,搓些糯米丸子,打上一枚鸡蛋,敲下一坨片糖,给外租家每人一碗,那香甜,整个院子都是腻腻的!
      今天的天气也很好,艳阳高照,秋阳照在身上,暖洋洋的。
      院子里,谢保顺请来了本族的几个族老,陪着老丈人和一众男宾在院子里一边喝着茶水,一边高谈阔论,杨氏兄嫂家的几个小子和谢家的几个本家子弟在一旁作陪。
      本来这种日子,自家的爹和兄弟都应该来帮忙的,但是他们跟前院关系如今弄得这么僵,谢保顺便没去前院请人了。杨家人来了没见到亲家露面,心里也有数,也没有问起,众人自当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,几个谢家的族老自然也不会提起这些不愉快的话题。
      主屋里,白氏把绣着“福”、“禄”、“寿”、“喜”字样的小帽戴在小外孙头上,念叨着“长命百岁”、“富贵双全”等祝福辞。
      说完祝福词后,女眷们则围坐在杨氏的床边,大家说说笑笑地聊着家常,逗弄着襁褓里的四宝。
      白氏则拉着大女儿的手,想着她这番九死一生才生下这宝贝疙瘩,母女俩都执手泪眼,不尽唏嘘。
      女孩子们的闺房里,三丫则领着小姨家两个女儿看大姐给自己买的绢花,女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一阵阵传了出来。
      乡下的孩子,没城里的大家闺秀那么多讲究,嬉笑怒骂自成一章,不会太死板遵循女戒女德之类的教规。
      灶房里,谢悠然和二丫忙着做席面,姐妹俩配合默契,饭菜香味很快就飘了出来,溢满了整个院子。
      连坐在院里聊天的男人们也都忍不住吸了吸鼻子,赞一声“好香啊”。
      谢保顺趁机又夸起了自家几个能干的闺女,言谈间一副有女万事足的模样,引得众人感叹不已。
      一个族老吸了口旱烟,道:“保顺啊,如今你家好日子终于来了,可得珍惜啊,别再犯浑去赌了,那东西可不能再沾了。”
      “是,是。”谢保顺连连应诺,“放心吧三爷,我跟大丫保证过了,再去赌的话,就剁我手指。”
      老杨头点头:“大丫头是个好的,以后你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。”
      “是啊保顺,你养了个好闺女,如今你家的日子过得这么红火,村人好多都眼红哩……”
      一旁陪坐的几个小子,都忍不住将好奇的目光投向了在灶房里忙活的谢悠然。
      杨家四兄妹,老大杨展鹏,老二杨展飞,老三杨红英,老四杨红娟。
      杨红娟生了一儿两女,大的是小子,跟二丫一般大,老二跟三丫一般大,老三比三丫小两岁。
      杨展鹏生了两个小子一个闺女,老大杨文海娶妻陈氏,生了个儿子刚两岁,一家三口这次都过来了。
      老二杨文远前年刚通过童生考试,如今正在家里苦读,准备一年后的秀才大考,此番就没有过来了。
      老三杨文秀,比谢悠然只大了几个月,这会儿正捏着绢帕嘴角含笑地端坐在主屋里,听着长辈们闲话家常。
      杨展飞家没有闺女,只生了两个小子,老大杨文彬三月才刚娶妻袁氏,这会子大着肚子,也没来。
      老二杨文俊比谢悠然才大三岁,此刻,听着长辈们不遗余力地夸着大表妹,眸子闪闪发光,掩饰不住的爱慕。
      他跟这个大表妹好多年没见了,印象中她长得黑黑瘦瘦的,不太爱说话,没想到这次一见,小姑娘竟模样大变,不但变得白净水灵,进退间举止有礼,连言谈间也是妙语连珠落落大方,丝毫不输于镇上那些大户人家的千金闺秀。
      更厉害的是,她还会做生意,替家里挣大钱,如今谢家大房这一支旧貌换新颜,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,她功不可没。这样的女孩子要是能娶进家门,那真是捡到宝了。
      杨文俊跟堂兄杨文远不一样,杨文远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,一门心思只想走科举仕途这条路,他却从小不爱读书,只想赚大钱,吃香的喝辣的。如果能娶到大表妹这样的贤内助进门,何愁将来日子不红火?
      打量着灶房里那道忙活的窈窕身影,少年的心思活泛了起来。
      人多热闹,屋里屋外都欢声笑语,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,连路过后院低矮院墙的村人们,也都忍不住驻足观望片刻,羡慕着谢家大房这繁花似锦蒸蒸日上的好日子。
      主屋里,妇人们东家长西家短地摆着龙门阵,言谈间,自是离不了话题人物谢悠然。
      得知她为自己和弟妹重新取了名字,白氏不由欣慰点头,“这丫头,是个有主意的。”
      老大杨展鹏的婆娘高氏连连道:“名字取得也好听,大丫这丫头,真是女大十八变,连我瞧着都喜欢得不得了。”
      杨氏的妹妹杨红娟便掩唇笑道:“大嫂,你若真喜欢大丫,不如亲上加亲啊?你家文远不是还没娶亲呢吗?”
      杨红娟本是一番好意,谁料高氏听了,脸色却是变了一变,随即讪讪然道:“文远还在读书呢,婚娶之事还早。”
      杨氏听了,神色有些黯然。
      杨家书香门第,侄儿文远十五岁就通过了童生考试,明年的秀才大考十拿九稳,连先生都夸他前途不可限量,自家这样的家庭,大嫂自然是看不上的。
      但杨家老二展飞的婆娘单氏听得众人玩笑,心里却是一动。
      她生了两个儿子,老大已娶妻,老二文俊还未婚配,虽然不是读书的料,眼下只在家里帮着干点农活,但他的年纪跟大丫是最合适的。
      再说大丫头这么能干,将来过了门,不就等于迎了尊财神进门吗?
      第131章 联姻心切
      想到这里,结亲的心思就更活络了。
      当下,拢了拢鬓边的头发,笑着嗔怪道:“你们啊,光顾着替大嫂家的文远着想,怎么也不替我们家文俊想想?亲上加亲的话,我们文俊也可以呀。”
      “对呀,”高氏一听忙不迭就道:“文俊跟大丫年岁最是相仿,这门亲事倒是再合适不过了。”
      她还生怕大家极力撮合大丫和自家文远。她知道大丫能干,但士农工商,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,她儿子将来是要做大官的人,怎么可能娶一个低贱的商女呢?虽然两家是亲戚,但她也不能因此而毁了自己儿子将来的大好姻缘。
      在场众人谁不清楚她的心思?不过是没说破罢了。
      又听得单氏搬出了文俊,不由眸光一亮,觉得文俊也挺合适的。
      连白氏都含笑望向了大女儿。
      杨氏虽然这些年没回过娘家,娘家的几个侄儿不甚了解,但记忆中,文俊是个憨厚老实的孩子,倒也可以考虑。虽然二嫂这个人有点小气爱算计,但杨家毕竟是她的婆家,大丫嫁过去了,倒也不会受什么委屈。
      不过,她也不能做大闺女的主,尤其眼下大闺女和韩家那小子的关系还不明朗的情况下。
      于是,妇人笑了笑,推脱道:“文俊是个好孩子,只是眼下大丫还小呢,还没及笄,这会子说亲事还早了些。”
      “是早了点,”单氏道,“不过咱这儿不是也有不成文的规矩嘛,若有相中的,可以先定下来的。”
      单氏如此急迫,大家不由有些意外。
      按说,昭阳县这一带的确有这样不成文的规矩,女子虽然十五及笄后才能议亲,但之前若有相中的,也可以私下跟男方交换一下意见,等孩子年龄到了再过定。